水厂设备监测系统设备寿命预测:基于运行强度的维护周期优化模型

目前已有名用户查看该文章

水厂核心设备(水泵、加药泵、过滤器等)长期高负荷、多启停运行,传统固定周期或人工经验维护易致 “维护过早” 浪费资源、“维护过晚” 引发故障。水厂设备监测系统通过采集运行强度参数、构建寿命预测模型、优化维护周期,形成 “参数采集 - 寿命预测 - 维护规划 - 效果反馈” 闭环,将维护从 “固定周期” 升级为 “按需规划”,延长设备寿命、降低运维成本,保障供水稳定。

水厂设备监测系统

多维度运行强度参数采集是预测基础。系统针对设备损耗特性部署传感器:旋转设备装计时器与启停计数器,记录累计运行时间、启停次数(启停冲击加剧机械损耗);用电流电压传感器采负荷率,判断是否过载或低效运行;关键部件(轴承、密封件)加装温度振动传感器,捕捉磨损引发的参数异常;同时关联水质硬度、水温等环境数据,形成 “时间 - 负荷 - 工况 - 环境” 数据集,分钟级传后台,为预测提供完整数据支撑。

基于运行强度的寿命预测模型实现精准量化。系统结合设备设计寿命参数(额定寿命、启停次数)与历史损耗数据,用 “机理建模 + 数据驱动” 构模型:依设备机械电气特性建基础衰减模型,明确运行时间、启停次数、负荷率与寿命损耗的关联(如 100 次启停增 5% 损耗,过载 10% 加快 20% 衰减);借机器学习分析历史故障数据,结合实时参数修正模型,减少个体差异与环境影响;最终计算已损耗寿命与剩余寿命(如 “剩余 180 天”),可视化展示衰减趋势,让运维人员直观掌握设备状态。

维护周期动态优化实现资源精准分配。系统依剩余寿命与设备重要性(主泵一级、辅助泵二级)优化计划:剩余寿命短(不足 90 天)且重要性高的设备,发 “紧急维护提醒”;剩余寿命中等(90-360 天)的设备,若未来负荷率将升高,缩短 20%-30% 维护周期(如 180 天调为 140 天);剩余寿命长(超 360 天)且稳定的设备,延长周期(如 120 天调为 150 天)。维护后跟踪数据验证效果,更新模型参数,形成 “预测 - 维护 - 验证 - 更新” 闭环。

维护资源协同与成本管控强化模型价值。系统联动运维排班与备件库存,紧急维护时自动查备件、推荐空闲团队,避免延迟;统计维护成本与故障损失,生成 “成本 - 风险评估” 报告,为管理层决策提供依据;长期积累数据用于分析设备品牌型号寿命表现,为采购提供参考,优化全生命周期成本。

水厂设备监测系统的寿命预测与维护优化,以 “数据感知强度、模型量化寿命、动态适配维护” 破解传统痛点,围绕 “降本增效保稳定” 适配设备特性,为设备管理精细化、智能化升级提供支撑,助力水厂安全高效经济运行。


根据不同行业需求,提供专属解决方案
立即申请,我们提供免费的系统演示!

系统演示

作者:小编|本文由柯力云鲸原创(www.kelicloud.cn),转载请标明出处,若商业转载请主动联系我们。

数字化学院推荐文章

1v1按需求定制个性化方案,全程360°服务
400-9980-863
185-8878-5629
立即咨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