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系统演示
取消

设备预测性维护系统的原理

目前已有名用户查看该文章

设备预测性维护系统旨在提前发现设备潜在故障,其核心原理基于数据采集、传输、分析和决策,以下为你详细介绍:

image.png

数据采集

通过在设备关键部位安装各类传感器,实时获取设备运行状态信息。传感器种类丰富,如温度传感器可监测设备运行时的温度变化,像发动机在长时间运转后温度会升高,若温度异常可能预示着散热系统故障或部件磨损;振动传感器能捕捉设备的振动频率和幅度,例如轴承损坏时,振动特征会发生变化;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设备内部压力,像液压系统压力异常可能意味着管道堵塞或泄漏。这些传感器就像设备的“触角”,全方位感知设备的运行状况。

数据传输

采集到的数据需要迅速、准确地传输到分析平台。通常采用有线或无线通信方式,有线传输如以太网,具有稳定性高、传输速率快的优点,适用于对数据实时性要求高的场景;无线传输如 Wi-Fi、蓝牙、ZigBee 等,具有安装灵活、成本低的优点,适用于设备分布广泛或难以布线的环境。数据传输过程中,会采用加密技术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,防止数据被篡改或丢失。

数据分析

这是系统的核心环节,运用机器学习、深度学习等算法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。系统首先建立设备正常运行状态模型,然后将实时采集的数据与模型进行对比。当数据出现异常波动时,算法会进一步分析异常的原因和趋势。例如,通过分析振动数据的频谱特征,可以判断出是轴承故障、齿轮磨损还是其他部件的问题。

决策与维护

根据数据分析结果,系统会生成维护建议。如果预测到设备即将出现故障,系统会及时发出预警,通知维护人员提前进行维修或更换部件。同时,系统还会根据设备的健康状况和维护历史,优化维护计划,实现从定期维护到按需维护的转变,提高维护效率,降低维护成本。


根据不同行业需求,提供专属解决方案
立即申请,我们提供免费的系统演示!

系统演示

作者:小编|本文由柯力云鲸原创(www.kelicloud.cn),转载请标明出处,若商业转载请主动联系我们。

数字化学院推荐文章

1v1按需求定制个性化方案,全程360°服务
400-9980-863
185-8878-5629
立即咨询